天辰娱乐

【资治】深耕方志资源 服务乡村振兴——四川省地方志系统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栏目分类
热点资讯
最新动态

你的位置:天辰娱乐 > 最新动态 >

【资治】深耕方志资源 服务乡村振兴——四川省地方志系统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发布日期:2024-08-11 20:09    点击次数:200

深耕方志资源服务乡村振兴

——四川省地方志系统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优质文化直达基层机制”。地方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弘扬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及乡村振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19年10月,省地方志办印发《关于地方志服务乡村振兴的意见》,就地方志服务乡村振兴作出安排部署。五年来,全省地方志部门始终坚持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己任,紧紧围绕服务中心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做足做实地方志服务乡村振兴工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促进城乡共同繁荣贡献了方志力量。现将近年来全省地方志系统服务乡村振兴情况刊载如下,供参阅。

一、研究整理乡村传统文化,保存延续乡村文脉

组织开展乡村志书编纂。乡镇是最基层的行政区划,村是基层群众性自治单位,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编纂乡镇志、村志能系统反映乡镇、村庄历史变迁和发展成就,保存延续乡村文脉。2021年9月,省地方志办印发《四川省乡镇(街道)、村志编纂工作指导意见》,启动乡镇(街道)志、村(社区)志编纂,规划编纂乡镇(街道)志2900余部,村(社区)志1400余部。截至2023年底,出版乡镇(街道)志437部,村(社区)志132部。组织申报国家名镇志、名村志文化工程,2019年以来,《安仁镇志》《黄龙溪镇志》《洛带镇志》《柳江镇志》成功入选“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此外,持续开展全省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相关资料收集保护和综合利用,有序组织《四川乡镇简志》丛书编纂出版,留存乡村文脉,助力现代乡村治理。

组织编纂重大专题志书。为及时、全面、系统、真实地记录四川尤其是四川的乡村地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历程,保存延续乡村文脉,2023年3月,省地方志办印发《四川扶贫志和全面小康志编纂工作方案》,启动扶贫志和全面小康志编纂。省级层面编纂《四川扶贫志》《四川全面小康志》,预计成稿字数分别为220万字、150万字;21个市(州)分别编纂各地扶贫志,成都市编纂本地全面小康志;国家确定的88个贫困县分别编纂各地扶贫志。截至7月下旬,《四川扶贫志》和《四川全面小康志》已完成首轮资料收集,目前进入点对点征集补充资料及初稿撰写阶段,各地也相继成立编纂专班、印发编纂方案,有序推进“两志”编纂。按计划2025年12月底完成各级扶贫志和全面小康志编纂任务,这将为当代提供资政辅治之参考,为后世留下堪存堪鉴之记述。

主动融入展陈场馆建设。全省各级地方志部门主动参与、积极指导各地镇情馆、村史馆等规划建设、布展策划和工作指导,持续扩大乡(镇、街道)情馆、村(社区)史馆覆盖面。结合公共文化场所建设,采取新建、合建、融入等多种途径,整合推进方志馆(室)建设。截至2023年底,全省建成方志文化阵地1845个,初步形成“省(市、县)方志馆+省(市)方志馆高校分馆+方志文化宣传基地+省(市)数字方志馆+省(市、县)图书馆地方志专柜(地方文献阅览室)+县(市、区)史志阅览室(微方志馆)+乡(镇、街道)情馆+村(社区)史馆”方志文化宣传服务集群。其中,市、县两级公共图书馆开设史志专柜(架)185个,建成乡(镇、街道)情馆、村(社区)史馆524个。

挖掘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历史长河积淀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农耕文明的“活化石”,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系统梳理、科学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盘活乡村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振兴。2023年,省地方志办联合文化和旅游厅、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编辑出版《巴蜀史志》“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刊,对四川非遗资源进行了系统梳理和集中展现。泸州出版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成都、绵阳、内江、雅安等地方志部门深入挖掘风土人情、时令节气等传统文化,开展对传统技艺、民俗文化等地情资料的整理宣传,进一步挖掘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一系列挖掘整理、宣传推广,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有利于更好地构建村民共同的精神家园,弘扬乡村传统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展示乡村独特的地域特征和文化个性,增强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与凝聚力,也有助于延续中华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二、深度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助推乡村产业发展

撰写资政辅治报告。省地方志办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旧志古籍、口述历史等丰富地情资源,深入挖掘和拓展乡村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赋予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特质,推动乡村文化走上产业化道路。依托2018年4月创办的《资政参阅》专刊,引领带动全省地方志部门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和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大力加强地方志收集、整理、开发和利用,推出了一批高质量的信息咨询、研究成果和资政建议。省地方志办牵头撰写的《关于加快推进村史馆建设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建议》《建设村史馆助力乡村振兴的几点思考》《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村志编纂的建议》等4篇资政报告,获省领导批示肯定。内江撰写《新中国成立以来内江农村扶贫的实践启示》,乐山撰写《乐山市中医药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现状调研及对策建议》,宜宾编纂出版《宜宾市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概览(2021)》,积极服务乡村振兴。

助力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挖掘整理“四川造”产品历史文化内涵,积极为原产地标识认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名优土特产品牌塑造等提供佐证服务,不断提升“川字号”品牌综合效益。成都转化《邛崃县志》等方志资源,助力“邛崃黑茶”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遂宁助力“地理标志商标”培育,为蓬溪姜糕等申报地标产品提供证明资料,在《遂宁年鉴》农业篇中开设“品牌培育”专栏。省地方志办组织编纂《四川地理标志产品图志》,泸州编印《泸州特色农产品集粹》,绵阳编纂出版《绵阳名产》,宜宾编纂出版《南溪豆腐干志》,广元编纂出版《青川茶叶志》《苍溪猕猴桃图志》,雅安编纂出版《雅安藏茶志》《名山茶叶志》《石棉黄果柑志》《石棉枇杷志》《荥经黑砂志》,威远县编纂出版《无花果图志》,甘孜州编印《甘孜州地理标志产品简介》。泸州市编纂的《方志泸州·地理标志产品》被确定为泸州市首届中外地理标志产品博览会暨中欧地理标志协定论坛宣传用书。

服务乡村文旅融合发展。地方志作为一方之全史,横陈百科,纵贯古今,加强方志资源开发利用,讲好地方故事,有助于丰富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助力乡村旅游提质升级。泸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泸州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联合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编纂出版《中央红军“四渡赤水”途经泸州镇村图览》,以文字和图片为主要载体,展现了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在泸州经过的37个乡镇(街道)208个村(社区)的村情概况、长征史实、特色产业、文旅资源现状等内容,帮助读者直观了解镇村特色,实现文旅融合。宜宾市委党史研究室(宜宾市地方志办公室)编纂出版《宜宾市传统村落集萃》,对全市9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和42个省级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和村落特色进行记述展示,让读者直观感受传统村落的魅力,对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和文化传承,助力乡村文旅融合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芦山县地方志编纂中心积极打造“大川故事”历史文化景观,选取部分大川故事展示于大川镇旅游景区相应景观节点,涵盖自然地理、历史事件、人物传奇、神话传说、民风民俗、特色美食等,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三、多维立体宣传乡村文化,弘扬传承文明乡风

深化乡村文化阵地建设。全省地方志部门切实担负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时代使命,充分发挥方志教化育人功效,不断深化方志文化宣传线下阵地建设。创建乡村史志阅览室,省、市(州)、县(市、区)三级地方志机构上下联动,选择基础条件较好、史志氛围浓厚、示范辐射强的乡村(社区)设立史志阅览室,形成串点成线、连线成片的史志宣教示范新格局,打通方志文化宣传“最后一公里”,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精神食粮”,进一步宣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慈孝文化、家风文化等,传承弘扬文明乡风。截至7月下旬,全省已建成史志阅览室1075个。

讲好乡村文化故事。全省各级地方志部门树立传播弘扬方志文化、地情文化的宣传大格局。省地方志办于2023年创设“四川方志大讲堂”,组建四川省方志文化宣讲队,开展“方志文化高校行”宣讲,宣讲红色文化、巴蜀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引导青少年学生读志用志、爱国爱乡。各市(州)、县(市、区)相应组建方志文化宣讲分队、地情宣讲团等,开展方志文化“进农村”活动,增强地情文化宣传普及教育力度,激发乡贤及农村群众对家乡的热爱,厚植史志情怀、增强文化自信。自贡、巴中、雅安等地结合重大节日、重大活动开展史志网络知识竞赛,掀起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传承热潮。各级地方志部门深入挖掘风土人情、时令节气等传统文化,开展对传统技艺、民俗文化等地情资料的整理宣传,讲好乡村文化故事。

打造立体宣传平台。省地方志办于2019年6月1日改版推出四川省情网,完善栏目结构,实现乡村文化信息发布提质增效。在“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开设《乡村振兴》专栏,讲好乡村振兴故事。截至2024年6月30日,四川省情网浏览量4.46亿次,独立访客6045万名,“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累计发布文章1.8万余篇,有223篇阅读量超50万(阅读量系截至2023年底的统计数),传播力、影响力进一步扩大。2023年,省地方志办会同省广电局开展“神秘蜀韵 百部川扬”全省地情短视频拍摄宣传推广活动,各地积极响应,挖掘拍摄反映地情特色、凸显时代特征、展示乡村发展成果的地情宣传视频,截至7月下旬已发布300余集,方志文化传播有声化、视频化,进一步提升了地方志展现乡村文化的感染力。

实现方志成果数字化。实施地方志资源共享工程,加快乡村优秀方志成果数字化,省地方志办开展四川省数字方志馆建设,2023年11月1日上线运行“四川方志云”(四川省数字方志馆),于11月20日在微信平台上线“四川方志云”小程序,极大地提高了地方志成果的使用便利程度。截至7月下旬,“四川方志云”提供可在线阅读的数字化电子版志鉴图书达3522部,全省建成数字方志馆13个,群众获取优质乡村文化资源更为便捷。

下一步,省地方志办将持续引导全省地方志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用好方志资源,强化开发利用,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促进城乡共同繁荣作出方志部门的更大贡献。

特别提示

执笔:雷雨露(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市县志工作处)

配图:方志四川



首页 | 关于天辰娱乐 | 业务范围 | 最新动态 | 联系我们 |

Powered by 天辰娱乐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